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有效解決融資“兩難”問題
董登新
近日,國務院辦公廳發(fā)布了《關于多措并舉著力緩解企業(yè)融資成本高問題的指導意見》。全文十條,主要圍繞銀行信貸和直接融資展開,其核心是要解決企業(yè)尤其是小微企業(yè)融資難、融資貴的問題,并引導社會資金流向實體經濟。
在當前“保持定力”的貨幣政策大背景下,一方面,我們必須控制銀行新增貸款的過快增長,以此倒逼銀行盤活信貸資產存量,優(yōu)化信貸資產結構,提高信貸資金投放效率; 另一方面,針對中國目前只有大銀行、沒有小銀行的現(xiàn)狀,必須大力發(fā)展小銀行和社區(qū)銀行,本著“大銀行服務大企業(yè)、小銀行服務小企業(yè)”的潛規(guī)則,加大小銀行對小企業(yè)的信貸服務。
眾所周知,商業(yè)銀行具有存款派生或貨幣創(chuàng)造的功能,銀行新增貸款增長越快,意味著基礎貨幣及貨幣供應量越大。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,銀行新增貸款飛躍式增長,2007年銀行新增貸款為37萬億元,2008年銀行新增貸款491萬億元,2009年銀行新增貸款猛增至96萬億元,2010年為8萬億元,2011年為75萬億元,2012年82萬億元,2013年89萬億元。目前,我國貨幣存量M2已突破110萬億元,銀行總資產已突破150萬億元。這是怎樣的一個概念呢?以GDP作為比較參數看,我國的M2是GDP的兩倍 ,銀行資產則是GDP的近三倍。相比之下,美國M2大約是GDP的65%,全美銀行總資產只是GDP的90%。
然而,在龐大的貨幣存量條件下,為什么銀行還會出現(xiàn)“錢荒”?其原因在于,全民炒房、囤房,而銀行的錢流向房地產,居民的錢流向房地產,企業(yè)的錢流向房地產,當全社會的資金都沉淀或凍結在房地產上時,房地產不僅掏空了實體經濟,而且也掏空了銀行和民眾,這就是荒唐的銀行“錢荒”鬧劇。
在龐大的貨幣存量及產能嚴重過剩的背景下,利益集團仍在逼迫央行“放水”,國外媒體更是大肆鼓吹、慫恿中國推行刺激性貨幣政策,其目的就是要讓流動性泛濫成災,讓人民幣巨幅貶值。不過在此背景下,央行堅定地執(zhí)行了“保持定力”的貨幣政策,這給了那些希望人民幣變廢紙的人一記響亮的耳光。
在“保持定力”的貨幣政策下,銀行貸款的過快增長將受到明顯抑制,這勢必為直接融資大發(fā)展、大擴容提供重大機遇和難得機會。做大做強直接融資,天然地與解決小微企業(yè)融資難,以及解決企業(yè)融資貴緊密相關。
從企業(yè)成長周期來看,處在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(yè),其融資模式與融資手段是不同的,我們切不可“一刀切”地找銀行。
在小微企業(yè)初創(chuàng)階段,銀行沒有資格拿存款人的利益去賭,這時,唯一可行的融資方式就是西方人講的3F—創(chuàng)業(yè)者(Founder,也稱傻子Fool)、家庭(Family)、朋友(Friend)。當然,“天使基金”、創(chuàng)投(VC)或私募(PE)也可以主動介入,為這些小微企業(yè)提供股權融資。
在企業(yè)成長階段,不僅VC或PE可以參與其中,而且還能到場外市場(新三板)掛牌,甚至去場內市場IPO,當然,這樣的企業(yè)也很容易從銀行獲得優(yōu)質貸款。
在企業(yè)成熟階段,不僅可以獲得銀行最廉價的大客戶貸款,而且可以IPO,更可以發(fā)行低成本公司債。
由此可見,解決企業(yè)融資難、融資貴的關鍵,不是銀行貸款的多少,而是重在構建開放、高效、多層次的資本市場。既包括股權融資,也包括債權融資;既包括場內市場,也包括場外市場和私募市場(包括VC和PE);既包括現(xiàn)貨市場,也包括金融衍生品市場。這才是真正解決企業(yè)“融資難、融資貴”大難題的主戰(zhàn)場。
利率市場化決不是銀行自身的事情,它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整合與推動。歸根到底,健康的銀行信貸與完善的直接融資互聯(lián)共通,必將為全社會企業(yè)提供全方位、高效率、低成本的融資便利和金融服務。
?。ㄏ滴錆h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)